检测认证人脉交流通讯录
皮革检测-百检检测

- 一、天然皮革的目视检验
1.外观:开发阶段会确定皮料的外观标准并签发色款,相同的色卡会同时分发到皮革厂商和鞋厂品管单位。色卡是厂商生产的依据,同时也是鞋厂品管检验的标准。品管依据色卡或样品鞋目视检验皮料的颜色、纹路、光泽、柔软度等是否符合标准。
2.测量尺寸:每张皮料在出厂前都会在背面标示皮料的尺寸,鞋厂在收到皮料后会再次抽检或全检皮料的尺寸是否准确。请注意:国际通则是,皮料尺寸±2%都是符合标准的,鞋厂无权向皮料厂商索赔。这是考虑皮料运输过程及仓储时导致的伸缩,以及测量仪器的误差值等因素。
3.厚度:不同鞋产品,不同部位,对天然皮革的厚度要求也不同。用在鞋身、鞋头等鞋面部位的牛皮厚度通常选择1.2~1.4mm,使用在鞋子内里或鞋垫部位的皮料通常选择0.8~1.0mm。对于厚度偏厚或厚度不均的皮料,可以在斩成裁片后使用片皮机片薄处理,使皮料达到所要求的厚度。
4.柔软性:柔软性一是通过目视检验,即“眼看手摸”的感官检验,但具有主观性。可以透过柔软度测定仪测得精准的柔软度。
二、皮革等级划分
皮料等级根据皮料有效利用率来判定,通常分I、II、III、IV、V共5个等级。利用率的计算方式是扣除不可利用的瑕疵部位,将剩余有效部位面积除以总面积得出。例如,皮料测量面积为10,瑕疵面积1,则利用率为90%。瑕疵有:刀伤、斑点、脱皮、生长纹、血管纹、牛筋、挂伤、颈纹等。
检验员对所有皮料进行目视全检,画出瑕疵部位(方便裁断员工作业),并测量瑕疵部位面积,进而计算有效使用率,并依此划分等级:
I级皮:100-96%(平均使用率97%)
II级皮:95-91%(平均使用率93%)
III级皮:90-86%(平均使用率88%)
IV级皮:85-81%(平均使用率83%)
V级皮:80-76%(平均使用率78%)
VI级皮:75-71%(平均使用率73%)
三、皮革的实验室检测
1.撕裂强度:分为缝合撕裂强度和切口撕裂强度。前者用于测量皮革的接缝强度,主要用于检验鞋部件车缝处的牢固程度;后者是检验皮革在有裂口的情况下受到拉力后试体被撕裂时所受的力。
2.摩擦色牢度测试:根据测试需求,使用棉布、帆布、或砂纸往复摩擦皮料表面,以溢色到摩擦材料上的程度,以及皮料表面的颜色变化来衡量。除了测试干摩擦,也会测试湿摩擦(测试用湿棉布摩擦)。湿摩擦是考量人们在穿鞋子时出汗,汗液在摩擦过程中有导致内里材料溢色到浅色袜子的隐患。
3.耐曲挠测试:用于评估皮料被反复曲折后是否有破损的情况。模仿人们穿著鞋子时走路弯曲的形态。
4.有害物质检测:在皮革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物质,比如鞣剂、加脂剂、染料等石油化工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添加剂,而这些材料有可能会对人体或环境有害。因此,相关的标准、法规对皮革等鞋材做出了详细的测试要求及规范。测试项目主要有,苯酚类、甲醛、六价铬、重金属(铅、镉)等。